《中國教育報》:協同育人 內涵發展
編者語:
12月21日,《中國教育報》以《協同育人 內涵發展》為題,從“思政引領:深化‘科藝融會’的設計人才培養理念”、“平臺建設:優化配置多模式聯合創建優質育人環境”、“提升內涵:構建服務地方的設計人才培育機制”、“協同發展:產學研用全方位持續推進設計教育改革”四個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我校美術學院在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上的特色作法。
原文如下:
協同育人 內涵發展
黃岡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推進設計人才培養
謝濤
黃岡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的設計教育始于1991年美術教育專業開設的工藝美術專業方向;2000年,藝術設計本科專業開始招生;2009年,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開始招生;2013年,藝術設計專業調整為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兩個專業。辦學30余年,學院秉承“立足地方、服務區域”的設計教育理念,通過系統的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科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協同育人、內涵發展的地方院校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思政引領:深化“科藝融會”的設計人才培養理念
學院設計學科以課程思政建設為引領,將課程思政融入設計學科專業教學,系統挖掘“大別山精神”和東坡文化、黃梅戲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在藝術實踐與創新中引導學生肩負起振興民族文化事業的使命與擔當。
對接行業對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學院確立了“科藝融會”為核心的設計教育理念,以科學思維與藝術創造為“雙引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尊重學生學習興趣與意愿,實施個性化培養,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開設平面、插畫、文創產品三類選修課程,環境設計專業開設室內、景觀兩類選修課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開設動畫藝術、影視動畫兩類選修課程,通過學科知識的結構分層實現教學方式的迭代優化。同時,強化設計學科與國外高水平大學聯合培養模式,于2012年與日本吉備國際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依托“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學院不斷拓展設計教育改革的研究范疇,系統謀劃、整體設計、一體推進,著力將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落到實處。
平臺建設:優化配置多模式聯合創建優質育人環境
在近10年的設計學科發展進程中,學院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研究與設計人才培養多方聯動的協作機制,依托學院整體力量建設了一批教科研平臺。目前,學院擁有傳媒與藝術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藝術與設計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設項目“大別山民俗文化研究與傳習中心”、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大別山農耕文化博物館”、省級“大別山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自主開發“藝用人體解剖數字化教學VR資源庫”等教學軟件及平臺,將虛擬仿真、云課堂等前瞻性觀念與先進技術應用到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創新精神。
提升內涵:構建服務地方的設計人才培育機制
為進一步深化設計教育的實效性,學院積極與地方、行業及企業對接,著力深化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發展。視覺傳達設計系先后與黃岡市創文創衛指揮部、黃岡市黃州區廣告協會等單位及企業開展項目合作,系統推進協同育人體系建設。環境設計系致力于鄉村振興,以鄉村文化共建為目標實施跨學科協作,學校對口幫扶點東垸村在師生團隊持續幫扶下,成功入選國家第五批傳統村落名錄,成為地方鄉村“園林綜合體”建設示范工程;近5年來,環境設計系師生團隊完成麻城、團風等大別山區域鄉村規劃設計項目10余項。
協同發展:產學研用全方位持續推進設計教育改革
學院對標“雙一流”本科設計人才培養要求,以“融合”“進化”的迭代思維積極探索企業授權數字藝術教室、校企聯合研發中心的共贏模式,打造了多主體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
設計學科的實踐教學環節,倡導“三學一用”(以問導學、以做帶學、以賽勵學、學以致用)的學習方式,注重“五種能力與意識”(認知與運用的藝術基礎技能、溝通與交流的社會意識、轉換與實踐的藝術表現能力、協作與互動的團隊精神、不斷創新的藝術追求)的培養,構建“六階遞進”(專業認知周、藝術采風、專業實踐月、藝術考察、專業實習、畢業創作)的實踐環節與創新活動,推行“創新工作室”責任制等長效機制,將就業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通過對“學業—就業—創業”“三業一體”育人體系的不斷拓展與創新,設計學科人才培養成效顯著。2018年至2021年間,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項737項。相關成果獲湖北省第十三屆“挑戰杯”銀獎。設計專業畢業生藝術素質高、設計能力扎實,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校友劉軍獲得“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東設計70人”榮譽稱號,孫偉入選“+86 Designer品牌設計師100人”。學院被授予“湖北藝術機構貢獻獎”,獲評“湖北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在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中,黃岡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堅持教研相長,以專業教學體系改革、思政引領、學科競賽、平臺構建為抓手,通過學科融合、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新能力培養、深層次多維度的協同育人機制,有效推動設計學科建設與創新發展,助力培養地方高校特色設計人才。
原文鏈接:http://paper.jyb.cn/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12/21/content_618157.htm?div=-1
(來源:中國教育報 責編:黃師宣)